校名 |
武漢大學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的自強學堂,歷經傳承演變,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,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。1949年新中國成立,學校更名為武漢大學。 >>下載 |
?;?/span> |
武漢大學?;諡檎龍A形,內圈正中為老圖書館線條造型,表達學校獨有地標特征和文化標志;中間下書阿拉伯數字“1893”,為武漢大學前身自強學堂創辦時間;內外圈間,上方為武漢大學英文名稱“WUHAN UNIVERSITY”,下方為中文漢字毛體校名。標準?;諡殡p色?;?,由珞珈藍(R:0 G:37 B:84;C:100 M:79 Y:12 K:59)和珞珈綠(R:17 G:87 B:64;C:89 M:19 Y:72 K:60)兩種顏色構成。 >>下載 |
校標組合 |
校標是一個平衡的整體,為適應不同場合和環境,特規定了?;张c標準字等多種常用組合方案,以確保學校視覺形象傳達的清晰、完整和統一。 >>下載 |
校訓 |
1993年,在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,經校務委員會審議,武漢大學新校訓定為: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。 “自強”語出《周易》“天行健、君子以自強不息”。意為自尊自重,不斷自力圖強,奮發向上。自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,成就事業當以此為訓。我校最早前身為“自強學堂”,其名也取此意。 “弘毅”出自《論語》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”一語。意謂抱負遠大,堅強剛毅。我校30年代校訓“明誠弘毅”就含此一詞。 用“自強”、“弘毅”,既概括了上述含義,又體現了我校的歷史縱深與校風延續。 “求是”即為博學求知,努力探索規律,追求真理。語出《漢書》“修學好古,實事求是”。 “拓新”,意為開拓、創新,不斷進取。 概言之,我校新校訓的整體含義是: 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,樹立為國家的繁榮昌盛刻苦學習、積極奉獻的偉大志向,以堅毅剛強的品格和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,努力探求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,開創新局面,取得新成績,辦好社會主義的武漢大學,不斷為國家作出新貢獻。 >>下載 |
校旗 |
武漢大學校旗旗面為紅色(R:222 G:41 B:16;C:0 M:82 Y:93 K:13),正中為毛體“武漢大學”四字,左上角為標準雙色?;?。規格為長192cm、高128cm和長240cm、高160cm兩種,可在不同環境下選用。 >>下載 |
校名徽章 |
校名徽章以標準校名為基礎進行設計制作。共有兩種形式:白底紅字為學生佩戴;紅底白字為教職工佩戴。校名徽章的規格為長50mm、寬15mm、厚度1.2mm,用于重大場合佩戴使用。 |
校歌 |
現行武漢大學校歌為1998年所征集,陳望衡等作詞,陳國權譜曲,歌詞為: 東湖之濱,珞珈山上, 這是我們親愛的學堂。 百年滄桑,弘毅自強, 根深葉茂育桃李,滿園芬芳。 啊,美麗的珞珈山, 多少雄鷹競翱翔。 揚帆長江,奔向海洋, 這是我們成長的地方。 德業并進,求是拓新, 大同寰宇向未來,我創輝煌。 啊,心中的珞珈山, 今朝多磨礪,明日作棟梁 |
校慶日 |
湖廣總督張之洞上奏《設立自強學堂片》,光緒帝朱批有“該衙門知道”的奏折 1893年11月29日,湖廣總督張之洞向光緒帝上奏《設立自強學堂片》,并獲得批準,自強學堂(武漢大學前身)正式創辦。后來,學校將11月29日定為武漢大學的校慶日。 |
標準色和輔助色 |
武漢大學標準色是珞珈藍(R:0 G:37 B:84;C:100 M:79 Y:12 K:59)和珞珈綠(R:17 G:87 B:64;C:89 M:19 Y:72 K:60)。為滿足不同情況下使用需要,提供珞櫻粉、東湖藍、秋桂黃、春藤紫、黌瓦綠、霜葉紅、晨霧灰等7種顏色作為輔助色。 >>下載 |
輔助圖形 |
輔助圖形主要有珞珈青瓦守端紋、珞珈山海祥云紋、珞珈展翼歇山紋、珞珈書韻云雷紋、珞珈紫璃攢尖紋等5種,使用時應遵守輔助圖形規范。 >>下載 |